一、題目:論「戰爭」型態的轉變與愛國意義的轉換
二、摘要
本文從殖民戰爭、冷戰、反恐戰爭至當代最受矚目的環保與網絡戰爭之歷程轉變中,一窺公民的愛國心如何反映對於意識形態的依存。
此外,當「戰爭」的威脅與迫害不在一個民族、一國之內,擴大到無國界的共傷時,不自由的政體難以規範人類自然狀態的心理。最後更進一步討論在當代愛國僅是一個形象的表徵、向心力的口號,但人民自我覺醒、揮別過去愚民的趨勢來臨,人民將從過去愛國是成就愛自己,轉變為愛自己才懂得選擇哪一類的政體、國家值得自己去愛。
而人民又如何增加自己能選擇的空間,運用網絡的力量進行反撲,國家又如何從中反過來運用網絡進行霸權與控制,並同步在國際網絡中運用強權的主流壓迫與操控弱國。
關鍵字:戰爭、國家、愛國
三、報告架構
(一)自然狀態中看見人的本質(盧梭、霍布斯)
(二)愛國心與民族主義(馬基維利)
(三)舊世界戰爭—擴張是為了勢力的版圖
(四))新世界戰爭—奮戰是為了資源的取得
—環保戰爭(第三世界的悲歌、工業發展的競爭)
—網絡戰爭(交戰、權變、革命)
(五)結語
很需要老師與同學的指教,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