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時間、人類與進化by游思遠.doc - Google 文件

各位修課同學,請仔細閱讀以下作品,並於六月十五日期末報告時,向作者提問。欲提問的同學請盡早將問題貼於以下意見欄,以便游思遠學長準備。

時間、人類與進化

6 則留言:

  1. 學弟:

    你好,我是政研所碩二的雅涵,應老師要求,提出一點我的看法,如果有問題,歡迎一起討論。

    人類與動物不同處在於,能體會到"時間"。體認到時間的觀念,倂能推演至未來,使人充滿無限可能性。
    我覺得過去和亙古時代的人類,還不能體會到時間的觀念。也就是無法掌控未來,因為過去對於生命的長短及時間的掌控,都不如現在的精確,在不知道能活多久的情形下,怎麼會發展出"可能"?

    你認為我們只要循著"真善美",就能找到正義,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覺得這像童話故事的結局。一直以來,我比較偏以負面、悲觀看待生命與社會,我不認為我們能找到正義。如果循著腳步就能達到所謂的正義,正義也太廉價了。好像只要我們能看清楚"惡"在哪,就能朝著善的一方前進,"必要之惡"也是惡,但我們卻不能沒有必要之惡,明知道他是惡,卻得依附著它生存,要透過正義,才能脫離這種生活。我不覺得誰就代表著正義、什麼就是正義,以及做什麼事就會得到正義。而且,循著真善美發現正義,那必要之惡勢必被推翻,政府為必要之惡就是因為這個巨大的"惡"有存在的必要性,如果為了善除去惡,那我們還剩什麼?

    回覆刪除
  2.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古人,在兩三千前都已經發展出精確的曆法了,因此,學姐說古人無法體會到時間的觀念的說法,是否正確?

    回覆刪除
  3. 很好的提問,如果能進一步指出如何從曆法認識古人的時間觀,那就更好。希望提問者能提出看法,並請勿用匿名方式留言,謝謝!

    回覆刪除
  4. 敘述時間怎麼運作的,對這個理論的支持似乎不那麼具說服力,因為它所描述的時間觀畢竟是後代人所定義的。從務實面,例如前面留言的同學提出的「古人已有曆法」這種可掌握的根據,我覺得才是應該多加以著墨之處。再者,即使留有曆法,何以推測人們努力的因素為何?一個正確的理論,應該可以用來應證某些歷史事實,但是我們怎麼用人類有時間觀這樣的論述來應證事實?時間本身是很抽象的概念,不若財產或是土地或是可以透過語詞的使用與轉換來映照社會狀態。

    回覆刪除
  5. 沒經過老師的同意就來發表意見,真是不好意思。我是林敬堯。

    如果不涉及太抽象的時間觀念的探討,例如:為什麼人能感受到時間的流動?時間的本質是什麼之類?我認為關於時間的探討可以從人的生產行為下手。在一個農業社會中,曆法本身的實用性很大程度是為了更準確掌握可勞動的客觀因素,季節、河水的漲落、溫度等等。若是商業社會,航海也需要季風的配合才行。而以上都涉及到客觀環境因素的變化,甚至是紀錄。因此,變化本身是人類感受到時間推移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基礎。
    若是拉長時間來看,人類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毫無變化可言的。我們的科技技術、健康狀態與人口爆炸皆是這近幾百年的成果。就細微之處來說,我們時刻都在變化;但重大的變化卻是晚近的。因此,時間不是做等速運動。時間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上所表現出來的速度,也是有快慢之分的。近百年的變化的速度與程度對人類的影響,是否才是關鍵?在高賽同學的報告中,能否呈現出這種快慢之分呢?並且對人類影響程度的差異,稍加區分?

    回覆刪除
  6. 若是我沒讀錯,分工與複雜化兩者是此篇報告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與推論。分工推進了複雜化的程度,而複雜化的社會經不起大變動,政治的目標則是調和近與退的拉鋸,使之為愈趨複雜化的社會所接受,而道德則是政治本重要,使之不至於腐爛的元素。

    首先,道德或所謂正義,在社會愈趨複雜化的過程裡頭,它的內涵與效力會不會隨之改變呢?

    其次,複雜化的可能是社會環境,但分工的對象卻是個人。當我們愈來愈趨分工化後,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力,難道不是變弱嗎?比如,我對某一事件的發言只不過是眾多複雜意見中的一個,並且,也不是專業的那一個。如此,愈來愈複雜化的社會環境,可能更不需要道德、真理、美德與正義的幫忙,它本身穩固的很。

    其三,如何穩住社會又讓大家百家爭鳴,這也是政治的任務之一。又,政治並不必然都是良善性的,所以我們需要在政治的領域中探討終極價值與正義問題。要是我沒意會錯這就表示,政治必然需要正義的約束。不過,我的問題是,政治如果不追求道德不是更能穩住社會又讓大家百家爭鳴嗎?因為,如果政治去涉及道德問題,並確認某一個答案後?如何說服別人認同這個答案?如果強迫別人接受這個答案,喧囂繼起,如何能讓社會穩定?反過來說,若是政治思考道德問題但卻不付諸實現?那思考道德問題的意義在哪?因此,政治完全技術化,中立化,不涉及道德問題應該才是最好的選項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