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5/11的課程,學姊做了精采的報告。
我於下課時,前去請教學姊一些問題,學姊希望我將第一個問題刊登在課網上,希望大家一同幫我解惑,謝謝。
我提出的問題是 :
從參予政治來看待公民身分,人民參予政治是否有限度?
如果有,那是否為公民身分的一種制約,與民主是否有矛盾之處。
如果沒有,那當人民可以隨心而起,讓革命成為自由、正義、平等的抗爭時,民主又是否真的會為我們帶來更安全與和平的社會?
以上為當天和學姊詢問的問題;
此外,我也與學姊討論到民主適應性的問題,
我認為我們意識到的東方文化,可能是西方去解釋的東方文化。
對於真正我是誰?是一個有待釐清與思考的問題,
"我是誰"這涉及所謂的角色意識,能決定是否能在價值觀、文化的底蘊中,扮演好自己的身分。
一旦無法有確實的自我認知,則一個人的作為、在群體中的參予,是呈現不穩定且遊走的狀況。
學姊說,不同政體,有不同的公民。
以民主的角度出發,台灣似乎一直在模仿與跟隨美國的腳步。
以政體的觀點入手,我會想先談國籍。
很多ABC說他很愛台(他會說自己是ABT),但到底台灣是什麼?怎麼樣產生愛,他並不清楚。
並且他也沒有發現自己拿著綠卡,說著愛台灣是多矛盾的事情。
(雖然不是所有ABC都拿綠卡)
如果國籍不能代表愛,也就是說他有綠卡,不代表他就愛美國,
他是台灣國籍就不代表他愛台灣,
那就像結婚不能代表愛情,結婚證書又成了什麼?
現在是什麼情形,劈腿?精神外遇?還是不夠成熟?
還是因為人就是私心自用,就是會見異思遷,天生不是專情的體質,因此才需要結婚來管。
即便我們有了國籍,可能會嚮往其他的國度,因為喜歡他們的政體。
那在當代,民主成為一個金字招牌,國家與民主程度時常聯想在一起。
這時,國籍像是稍微能證明自己在國際中民主水準的高低依據。
今天,我們是要順應"主流",還是意識到天生水管窄,容不下這洪流。
還是早已習慣每次水管被水灌爆後,再找一堆號稱專業的水土工程團隊,東補西救?
民主源自於西方思潮,是否適合我們,抑或是否需要做些調整才能與我們契合。
而公民成熟度與民主程度是否是絕對成正比的脈絡?
台灣很民主,但台灣的公民很不成熟。
在你希望政府如何對自己付出什麼時,
我們是不是也該省思自己又是什麼樣的公民?
回到學姊說的,不同的政體,有不同的公民,
到目前為止,同樣是民主政體,有著全然不同的公民思維。
一些隱性的、文化面、價值觀,既抽象又模糊,卻又深刻且依附的文化基因,正無時無刻的牽動我們。
這挑戰我們認為民主為至善的普遍觀點,
更提醒著我們在學習強國的同時,又如何極端地貶低了自己。
我於下課時,前去請教學姊一些問題,學姊希望我將第一個問題刊登在課網上,希望大家一同幫我解惑,謝謝。
我提出的問題是 :
從參予政治來看待公民身分,人民參予政治是否有限度?
如果有,那是否為公民身分的一種制約,與民主是否有矛盾之處。
如果沒有,那當人民可以隨心而起,讓革命成為自由、正義、平等的抗爭時,民主又是否真的會為我們帶來更安全與和平的社會?
以上為當天和學姊詢問的問題;
此外,我也與學姊討論到民主適應性的問題,
我認為我們意識到的東方文化,可能是西方去解釋的東方文化。
對於真正我是誰?是一個有待釐清與思考的問題,
"我是誰"這涉及所謂的角色意識,能決定是否能在價值觀、文化的底蘊中,扮演好自己的身分。
一旦無法有確實的自我認知,則一個人的作為、在群體中的參予,是呈現不穩定且遊走的狀況。
學姊說,不同政體,有不同的公民。
以民主的角度出發,台灣似乎一直在模仿與跟隨美國的腳步。
以政體的觀點入手,我會想先談國籍。
很多ABC說他很愛台(他會說自己是ABT),但到底台灣是什麼?怎麼樣產生愛,他並不清楚。
並且他也沒有發現自己拿著綠卡,說著愛台灣是多矛盾的事情。
(雖然不是所有ABC都拿綠卡)
如果國籍不能代表愛,也就是說他有綠卡,不代表他就愛美國,
他是台灣國籍就不代表他愛台灣,
那就像結婚不能代表愛情,結婚證書又成了什麼?
現在是什麼情形,劈腿?精神外遇?還是不夠成熟?
還是因為人就是私心自用,就是會見異思遷,天生不是專情的體質,因此才需要結婚來管。
即便我們有了國籍,可能會嚮往其他的國度,因為喜歡他們的政體。
那在當代,民主成為一個金字招牌,國家與民主程度時常聯想在一起。
這時,國籍像是稍微能證明自己在國際中民主水準的高低依據。
今天,我們是要順應"主流",還是意識到天生水管窄,容不下這洪流。
還是早已習慣每次水管被水灌爆後,再找一堆號稱專業的水土工程團隊,東補西救?
民主源自於西方思潮,是否適合我們,抑或是否需要做些調整才能與我們契合。
而公民成熟度與民主程度是否是絕對成正比的脈絡?
台灣很民主,但台灣的公民很不成熟。
在你希望政府如何對自己付出什麼時,
我們是不是也該省思自己又是什麼樣的公民?
回到學姊說的,不同的政體,有不同的公民,
到目前為止,同樣是民主政體,有著全然不同的公民思維。
一些隱性的、文化面、價值觀,既抽象又模糊,卻又深刻且依附的文化基因,正無時無刻的牽動我們。
這挑戰我們認為民主為至善的普遍觀點,
更提醒著我們在學習強國的同時,又如何極端地貶低了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