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中華民國憲法是五五新村的公車站牌(96114283)

「即使年輕一代的孩子們不再花費時間仔細觀看它的歷程,但它仍記載五五新村的居民曾有的期盼與那邁向自由、輝煌的史紋。」

還記得,五五新村建於1940年代,在當時那裏僅是一處荒野,滿山雜草,幾處茅屋零散分佈山間;五五村的居民長久下來覺得這鳥不生蛋之地,交通實在太不方便,光挑個水都得橫跨兩座山,砍點柴得涉溪而過,走過幾公里的崎嶇石路後,才能背得一綑再原路走回村裡;於是,全村的每一戶人家派了一位代表來到村落最平緩的田地上召開會議,說要在這打平地路,接通外頭的世界,一天就一班公車準時抵達村民皆須前往的「三民主義」站。

正當要"拍板定案"之時,沒想到,五五村夕陽山落的對岸,紅太陽的旗幟在東北方飄揚,聽村裡的人說就要打到自己的村來,全村於是總動員,暫時忘卻了交通建設,全卯足勁顧著捍衛家園。這一仗打得辛酸卻還算漂亮,大夥兒平靜些時日後又可以好好坐下來聊聊這公車路線怎麼規劃才好。

仔細聊起來,大夥想前往的目的地全然不同,分為兩派,一名孫大爺說非得開闢五個要站,分別為立法、監察、司法、考試、行政站,但另一名共大嬸說這要站開那麼多,每一站車都停一會,這花費時間多,油錢也花得多,不如就立法、行政、司法三站即可。

大家爭論不休,有的氣憤離去,有的喊到臉紅脖子粗也不願離開路中央,說路誰開,就由誰來決定。

最後,大夥決定以眾人的需要為前提,安穩的架構為定局,因此暫定以立法、行政、司法三站為主要總站,人民權利、政府組織、主權在民站做為休憩站。

五五村落將大夥討論的一切具體畫在一個版上,用力地插在肥沃的土壤,孩子們將旁邊的土堆往中間的坑洞埋去,仔細的將這五五村落唯一一個公車站牌給立了起來。

有了路線的規劃,村落的人民開始有了方向去建路、開道,幾個去都市見過世面的套了點關係以全村資金購了輛車,五五村落的人民每天就靠這公車站牌的指示,前往他所期盼的路線。

交通一便捷,村落出入方便多,經濟開始復甦,大家人一閒就有空生孩子,沒幾年的時光,五五新村人口多了好幾倍,大家每每出入擠在公車站牌前,一等就是幾小時,要去的地點,也漸漸繁多,公車站牌上的要站似乎無法滿足眾人的需求;除此之外,幾年都沒改變的老司機年紀愈大,車開得慢,服務也沒往日的朝氣,大夥思考一會決定不如每四年重選一次司機,而車掌小姐就由司機來任命。

而後正當司機要將公車站牌拿下給大夥好好研究一番,看該增加哪些道路以更符合五五村落人們的期望之時,長期修理公車、換修站牌的工友突然想到現在五五村落人這麼多,哪能如當初這般公開討論,反正大家住在同一村,也都是老朋友,想去哪、目的地,平常聽他們抱怨也早就一清二楚,不如就我們幾個下手劃劃吧。

而平常早就搭車習慣,沒事不會去多注意站牌的五五新村的人們,對於這些工友劃了些什麼也沒有很在意,意外看見老工友添的幾樣好目的地也就順著去,反正當年誰知贏了紅陽,輸給紅毛,敗逃遷村就已很費力,現在只要每天搭車能日子過順、沒阻礙就好了。

若真說村民哪時會特別關注這旁邊都生了鐵鏽的公車站牌,也就當鄰村大放厥詞之時,只要鄰村說一句五五村是他們早在1940年代就劃地屬它們的村落,村民就會怒吼搬出這公車站牌,說:「增站地方是有增到你家門口去嗎?當年你們說這站牌不作為你們路線規畫的一部分,對於貴村民失效,咱們五五村逐自奉行,您瞧瞧,這上頭歷任司機、車掌小姐的劃記,這路線新舊的痕跡能假嗎?這是五五村歷史最為悠久的公車站牌,容不得您們顛三倒四,麻煩各位裝神弄鬼請到廟裡去!」說完,五五新村的村民,總會氣得抱怨當年孫大爺和共大嬸何必裝什麼好交情,討論好的路線,最後共大嬸自己私占了最寬闊的田地,開闢了紅村,這不滿足,還要來收服我們!?

 凋黃的公車站牌在五五新村的捍衛下,還佇立在那路邊上,隨著幾十年過去,人來人往、車上車下,看似鐵皮一面的公車站牌卻深深影響五五新村的每位居民,大夥仰賴公車站牌指引方向,更習慣它已既定的規範,縱使時代革新、科技進步,車站也蓋了、捷運也建了、連高鐵都興了,就是不准擋了公車站牌規劃好的路,而即使年輕一代的孩子們不再花費時間仔細觀看五五新村那紀錄村落歷程的公車站牌,但它仍記載五五新村的居民不曾忘卻的期盼與那邁向自由、輝煌的史紋。

 

 

4 則留言:

  1. 謝謝>_<其實我很緊張,很怕星期三老師說我有叫妳給我掰故事嗎?可是...要有創意,我想破頭了,謝謝!!妳的留言讓我以後或許更敢勇於嘗試,謝謝!!

    回覆刪除
  2. 「憲法從哪裡來」是問憲法的根源,但同學們怎麼以為是問中華民國憲法如何誕生?

    回覆刪除
  3. 原來....是老師喔!!!!!!老師冒昧冒昧>_<(好糗)憲法的根源是指說為什麼國家需要一部憲法?

    請老師多指教,我還有明天看來不來得及補上後續想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