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憲法像是漁網的拉繩,一個國家便是漁網所網住的東西,而構成魚網本體的網子則是社會中的各種規範。在一個國家的憲法中,憲法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具有最高權威性、規範一國的制度決定一個國家的體制,其他的法律也都需要遵循它所立下的基本原則;我認為這正像漁網的拉繩一樣,具有規範性、決定組成一個怎樣的漁網、其他的細繩也都要在它的規範下形成。
至於憲法的由來,我認為是從最小的社會結構中發源起的,逐漸擴展到一個群體社會。
每個家庭中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規,對家庭成員的行為有基本的規範,如孝順父母,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在家規,但一個正常理智的人都知道這是必要且應該的。
再由家庭中擴展到氏族社會,氏族社會中常存在著所謂的族規,族規規範著在這個族群中生活的基本原則,不一定成文,但基本上遵循著氏族中普遍期望的方向。
再由氏族社會社會到部落社會,我認為這比較接近現代憲法的原則雛型了,部落社會中包含許多氏族,因此這個部落中的規範也必須合乎部落中各氏族的普遍期望,因此部落中的規範會開始走向規範各小規範的原則。
最後是由部落社會到國家,一是早期王權國家,我認為即使在王權國家中也存在著隱形如憲法般的規範,即使是國王也要遵循著多數人民所期望的基本原則,否則人民便會反抗,這點在東西方都可以看見,當一個王權國家過度違背人民期望時,人民會反抗、或選擇推翻它。二是近代民主國家,近代民主國家中通常有著所謂的憲法,我認為它是將一個國家人民普遍認同的基本原則與價值規範出來,即使是在有著不成文憲法的英國,也在各個條約、文件中表現出人民的普遍期望。
寫得很好,準備上台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