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中,哥哥為何處決了弟弟?兩人基於甚麼堅持各自選擇了甚麼?如果改編劇本,哥哥決定不殺弟弟,理由會是甚麼?
整部影片中,我認為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們為了達成自己心目中的「終極價值」而做的抉擇,對愛爾蘭獨立戰爭時的游擊共和軍來說,「使愛爾蘭成為一個自由、平等、主權獨立的國家」是他們所共有的終極價值,因此他們才決定起而反抗英國政府,但是我認為雖然一群人有共同的終極價值作為目標,但是個人對於達成終極價值的道路上仍有許多方式可供選擇,而每個人的選擇都不盡相同,就因為個人選擇的不同而會產生出某種堅持﹝原則?﹞,因此看似同質的團體中仍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意見!以下分點說明:
1. 當戴米恩在一開始的拘留所中選擇自稱是泰迪而欲代為受罰時,他為了不讓這隻小隊失去領導者而寧可自我犧牲,當然親情或許也占了一些部分。
2. 而泰迪面對刑求時仍然選擇不肯洩漏機密,避免了共和軍的瓦解。
3. 戴米恩在野外處決了洩露秘密的兒時玩伴,也是因為他認為只有嚴懲洩密者才能使革命運動繼續下去,因此他選擇切斷自己的私情而守住自己所謂的「原則」。
以上幾點都是他們對於自己在達成終極目標的道路上所做的取捨與選擇。而他們在遭遇以下問題時的選擇差異造成了日後的磨擦與裂痕:
一. 在共和法庭裁判時,戴米恩認為只有貫徹憲政主義的精神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個自由、平等的主權國家,所以他選擇尊重法院的裁判。另一方面,泰迪他認為若是沒有足夠的金援讓他們買武器打仗,那獨立戰爭根本打不贏,也無法建立國家,因此他選擇暫時漠視法院的的裁判而放走金主。
二. 《英愛條約》簽訂之後,戴米恩認為英國根本只是換湯不換藥,想以此條約來欺騙愛爾蘭大眾,若不趁勢繼續施壓英國,則愛爾蘭不可能自由獨立。而泰迪則認為,英國也做了很大的讓步,先換取和平和談判的籌碼才有助於日後的最終獨立,莽撞躁進只會造成英國的全面鎮壓,那愛爾蘭更別想獨立了。
由以上兩點可以發現,兩人的出發點都在於愛爾蘭的終極獨立,差別只在於方法及道路上的選擇不同。
結論:
片中兩人都堅持著自己所認定的唯一道路,即便是有著共同的「終極價值」,選擇上的差異使的他們最終的分道揚鑣可避免,泰迪選擇處決弟弟,只是在貫徹他所選擇的道路而已,「親情」、「感情」在本片中多數時候都在抉擇的過程中被淘汰掉了,因此我不認為泰迪會在最後一刻選擇放棄獨立的終極價值而向親情靠攏,在我看來,若此時泰迪沒有殺戴米恩,戴米恩也會在未來某一次的突擊當中選擇殺掉哥哥泰迪。這並不代表親情比民主自由來的卑賤,只是在本片的終極價值中被取捨掉了,僅此而已。
寫得很好,準備上課分享,並說明終極價值和以及如何凌駕親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