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當我國不再是民主政體時,身為中華民國國民,您是否依舊愛國或改變決定?
小學到現在,無論是新聞還是教科書,不免都在影響我們的觀點:民主是自由,專制是禁錮;同時也在字裡行間提到愛國是國民應有的行為。因此,當面對到底是愛國還是愛政體的問題時,心裡的疑問從中而出:它們不是應該同時具備的嗎?
如果發生動亂,在逃往國外和與國家共存亡的選擇中,人們往往會站在生命這一方,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背叛國家,而是在性命尚未失去的前提之下,緬懷國家、為死去的家人和同胞感到悲傷,愛國兩字才有實質上的意義;若嚷著與國家共存亡,僅僅因為逞一時之勇,而將自己的生命視為毫無價值,那也只是所謂的匹夫之勇而已。因此我認為,國家是一種人民對於生活於這塊土地之上所建立的共識,引申而出的就是一份歸屬感。
而政體,無論是民主還是專制,簡單來說就是政府治理人民的一種形式。若是依現實層面來看,只要能讓人民生活富足、讓國家更加進步,哪一個政體其實對人民的影響不大,又何必執著於愛政體呢?
即使不再是民主政體,我依然愛我的國家,這就是我所選擇的答案。
Q2.愛國與愛政體有何不同?這兩者的「愛」到底是指什麼?
愛國,重視的是對土地、對家人、對環境的情感。正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連帶的會關心國家、批評國家,這正是一種愛國的方式。只要心中的那份歸屬感還在,無論是否居住在此,就是愛國的表現。
我看的到我的國家,但是我看不到所謂的政體,只能依選舉過程和官員生成方式來判斷。如果只因民主或是專制就決定其中之一,那麼愛政體只是形式上的表現,愛的是心中對名詞和制度的評價,而流於膚淺。
愛國,是一種感性、實質上、對生活環境的愛;愛政體,即是對名詞制度、統治方式的認同。兩者之間就如表面和實質一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