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憲法像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99114209)

談及憲法,腦中浮現的文字為:一國憲法為國家之根本大法,為人民權利之保障書,對外不受挑戰,對內具最高性...等。而讓我真正感到疑惑的是,究竟該如何將憲法具體化?如何將憲法與我現實生活中連結?
對我而言,憲法像一座燈塔。國家的範圍就是領海,而我們則是在海上的船。燈塔矗立在岸邊,為的是讓遠方的漁船能一眼就看見。這就好比是憲法所具備的最高性。人們依從最高階法律的限制,在此之下制定法律、命令。
在夜晚,甚至是暴風雨,在海上的船藉由燈塔的光指引而返回岸邊。這就象徵人民有難時,藉由憲法的保障而享受生命財產等自由。除此之外,燈塔也需要金費維修,也需要有人輪流班看守。這就好比是在憲法的保障下,人民有既是權利亦是義務的諸多責任,例如納稅及服兵役。
國家的範圍,就是領海。這比喻方式稍微有些不適當,因為領海的範圍是依領土向海上延伸12海哩。或許改為燈塔所能照顧到的海域範圍比較妥當。在此範圍內燈塔白天能當地標,晚上則能保障燈光所及範圍內海域的安全。這就好比憲法對外的功能,憲法為一國主權的象徵,對外不受侵犯。
以上的比喻方式,十分粗略地說明了憲法的功能。我認為不足的部分是,並沒有特別描摹到許多憲法更細部的功能,如:平等權以及自由權的保障。尤其自由權在我看來更為重要,因為這往往牽涉到人權的問題。也沒有暗示憲法對政府來說為先例的腳色,憲法的功能還有限制政府的權限及各部門的職責等,旨在建立更穩定且平衡的政府。
今日,已經發展出電子航路標識等新設備,傳統燈塔功能逐漸式微。就像今日,大多數的我們並不會特別感受到憲法的存在。但是憲法的存在是有其目的及意義,至今依然保障我們的權利。和當初開國元老那一代比起,我會認為憲法不過就是法律,但對於前輩們來說,那是他們極力爭取而來,意義就不同。對我們來說理所當然存在的憲法,對他們來說卻是得來不易的恩賜。燈塔亦是如此,我們有更先進的設備後,也許會認為燈塔是舊時代的象徵。其實不然,如果沒有燈塔的存在,就沒有後來設備上的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