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論家庭、所有制與國家的起源〉: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 (99114159)

1.在西歐社會史上,共發生過哪幾次社會大分工? 

  在西歐社會史上,一共可分為三次社會大分工。

(1)游牧與其他的分裂:(野蠻時代 中級階段)
  游牧民族從其他的野蠻人群分離出來,並以牲畜做為與其他部落交換的商品(牲畜獲得了貨幣的功能)。而其他的野蠻人則有一些牧草栽培、穀物種植、甚至是織布、礦石冶煉與金屬加工等手工業的誕生,也因此而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所以戰爭的俘虜成為了奴隸,加入勞動的行列。
  →階級分裂:主人(剝削者)&奴隸(被剝削者)。

(2)手工業與農業的分裂:(野蠻時代 高級階段)
  因為生產的多樣化,除了農業之外,也有了各種製造與加工等更專業的手工業,商品的生產轉為以交換為目的,更進一步的則是以重金屬與普遍性的貨幣商品做為貿易媒介。(但還不是鑄造過的貨幣)
  →階級分裂:自由民分為富人與窮人,而奴隸依舊是奴隸。

(3)商人的出現:(文明時代)
  城市與鄉村的對立加劇,在生產者之間的中間人──商人出現,並對生產者加以剝削,(有人稱其為「寄生階級」),而金屬貨幣(或稱「鑄幣」)也緊接著出現,而後依序出現了貨幣借貸、利息與高利貸。另外,跟貨幣同時被發明出來的土地私有權,也使得抵押跟著被發明出來。


2.恩格斯說:「國家決不是從外部強加於社會的一種力量,……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到底是甚麼?與社會大分工有何關係?

  國家是一種在社會發生了倫理(過去的社會階級)與現實(財富支配社會)衝突之下,為了使得這種衝突不破壞秩序,而創造一個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因為有公權力的介入。)
  
  過去的社會是以氏族作為區分人民、劃定階級的方式,可是在三次社會分工之下,透過戰爭或是土地抵押而成為奴隸、以及後來移入的平民人數越來越多,導致特權階級與其他階級的人數差距懸殊;另外,當農民與手工業的分工導致人民漸漸以財富多寡而分裂成富人及窮人,氏族內部也被分做擁有特權者及非特權者,氏族本身的團結也被瓦解;最後,則是原為氏族共有的土地被內部成員大肆分割,土地擁有者可以買賣土地,使得代表氏族財產的土地不在,而財富也不再僅被氏族所擁有。

  在氏族制度衰敗的同時,國家取而代之。因為國家是以地區區分民眾,而非過去、最初的氏族社會下,以家族作為區分民眾的方式,而每個公民皆有權利與義務,並不因為過去的階級而被否認這些權利與義務(如納稅等)。

  也就是因為社會大分工所造成的氏族制度崩潰,而氏族制度的崩解恰巧成為國家興起的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