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政一A顏凡涵同學問:為甚麼人類會以善╱惡或其他區別性概念來評斷事物?歷經多日,這個問題依舊難有「輕便」或輕鬆的答案。若同學對這個問題願意發表見解或有接近答案的提問,非常歡迎貼文。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在1793年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在純粹哲學的領域中,我對自己提出的長期工作計畫,就是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我能知道甚麼?(形而上學)2、我應作甚麼?(道德學)3、我可以希望甚麼?(宗教學)接著是第四個,後最一個問題:人是甚麼?(人類學)二十多年來我每年都要講授一遍。」同學們可想想顏同學的提問屬於這四個問題的哪一個?
去年十月出版的《我是誰?-如果有我,有幾個我?》則取康德的前三個問題為該書的基本架構,討論了三十四個哲學性與科學性兼具的重要問題。作者認為,第四個問題可由前三個問題來解答。這本書推薦給同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