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有關愛國的小疑問(99114256)

  1. 關於愛國或者愛政府,我覺得有一些疑惑。
  2. 如果在美國也有一些和台灣一樣之於我們的共同生活經驗,我們當然有可能不會因此就變得愛美國而不愛台灣,可以說因為台灣是我們的家鄉,我們出生於此,所以我們的愛國心不會因為別國也有和我國有相似之處而有所變動。我們也不會因為台灣今天變成了獨裁政權而變得不愛台灣,雖然我們仍可能極力爭取民主。
  3. 但我要問的是,這種對土地所產生的緊密的情感,這種認同感,是因為什麼?
  4. 愛國心這種東西摸不著看不到,很難去闡述它的模樣,不管現在我們是哪一國人,我們也時常說不出來為什麼自己的國家會給自己帶來這麼大的情感上的連結,大到有時候即便是專制獨裁沒有言論自由我們仍然說得出"我愛這個國家"這樣的話,憑什麼?到底是什麼力量會驅使我們會說出如此的話?
  5. 假設今天我生在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度裡,我又貧窮又吃不飽,看著掌權者揮霍無度地過日子,我渴望這個國家會變好,但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會變好,我甚至悲觀地想著或許直到我老死的那一天這個國家也還會一直這樣糟透下去,我的明天就是沒有明天,儘管我出生在此,但是我想不到這個國家對我而言有什麼好處,我所能想到的,國家之於我的,或許就是設法逃離這裡。如果是這樣的"我",我還愛國嗎?
  6. 換個例子說好了。今天我好不容易逃出這個惡劣的地方了,會有兩種情形。其一,當別人問我是否還愛著之前那個國家,我給予正面的回應,我不知道為什麼,但直覺就是如此。別人又問"那叫你再回去那個國家生活好嗎?"我下意識也可能就會直說"不要"。第二種情形是,別人問我是否還愛著之前那個國家,我給予反面的回應,我甚至了當地跟他說我一點也不愛它,叫我回去?別想! 這兩種情形,相較之下,你會成為哪一種人?
  7. 可能有人會說"第一種情形就是假愛國嘛!嘴巴上說愛國但卻又不願回去!",但人不就是難免會有這種情形嗎?你所理智思考的決定與情感上直接的反應毫不相同,但能因為這種表裡不一的表達方式而否定一個人的愛國嗎?反過來說,就算你說你愛國,你也願意再回去,但這就是代表你愛國嗎? 我覺得人是很矛盾的
  8. 為什麼我們可以毫無理由又毫無保留地說愛國?我不能理解。愛國既是那麼難以界定,那麼難以衡量,你怎麼能確定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國?又有誰能真的確定?或幫你確定?既然我們無法從理智行為與感情中尋找到一個恆久不變恰巧是用於愛國的定義,那麼,與其說我們愛國,倒不如說我們是愛一種感覺或是一個/些人吧。
  9. 我可能討厭國家或政府,我不愛它,但是我之所以第一直覺所說的是愛國,不是因為我真的愛國,而是因為我愛特定的一些人或一個人如果那些(個)人並不在這個國度裡,那我恐怕不會再說我愛國,我會說我愛國,是因為不這樣說,就等於是否定了我愛的人和我一起共度的時光、否定了這樣相處的感覺,也許愛國,只是為了替這樣的一種心思套上理直氣壯、難以被漠視或否定的框架罷了,其實內在真正想保留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感覺
  10. 所以我覺得,愛人是甚於愛國的。
  11. 因為我愛人,所以我才會愛國。

7 則留言:

  1. 寫得很好!準備課堂說明,掌握重點。

    回覆刪除
  2. 也許不能說僑民的愛國是假愛國,
    但這樣說或許更為貼切:
    在國內的中華民國國民會比僑民來得更愛國。
    個人淺見。

    回覆刪除
  3. 我想請問一下,
    問題6好像是個二選一的問題;
    但問題7卻又似乎說不管你選哪個答案都是很矛盾的,
    那麼還需要選邊站嗎...?

    回覆刪除
  4. 其實不管你的回答是什麼,在我看來,都是把問題歸結到人。所以我前面會想丟個球讓大家想想自己會回答什麼,然後再試圖說明如果妳認同最後的結論,那更表明人是矛盾的。
    所以選邊站僅是一個形式的問題,因為不管選哪個都無法確切地證明妳的愛國心,人心一直變,說的話也不一定真,誰知道呢?

    回覆刪除
  5. 不知道能不能把你所說的那種感覺、所愛的那些人看作是一種「對這個群體的歸屬感」呢?因為愛著這個群體,所以愛國?

    回覆刪除
  6. 如果愛國是愛一種感覺或是ㄧ些人、一個人,
    那這些感覺是來自於「文化認同」或是前一位同學所提起的「對群體的歸屬感」呢?
    如果今天我的家人在對岸工作,他並不住在台灣,那麼我也要愛中國嗎?

    回覆刪除
  7. 如果要我說,我會說是對群體的歸屬感吧,但是歸屬感是否又有區分為身分上的歸屬與感情上的連結?
    我現在是東吳的學生,倘若哪天我畢業了,我不再是東吳的一員,若我對東吳仍有一點感情,那我算是對它有歸屬感嗎?反過來說,我是東吳的學生,但我不愛東吳也不愛政治系,偏偏我就是東吳政治系的學生,那可以說我對它有歸屬感嗎?

    身分與情感都是人在這個世界上對每一樣東西的連結,所謂的歸屬感我覺得是兩者彼此不斷在拉扯的一種過程,但是情感的部分一定大於身分,畢竟它叫做歸屬"感"。

    所以,如果我的家人今天在國外工作,他並不住在台灣,那我對中國的看法是什麼就得視我對這個人的感覺而定了。如果我會回憶和他相處的時光並且感到愉快與安心,即使哪天我或他其中一人的名字從戶籍謄本上消失,我仍會覺得和他的感情有一定的連結。而這樣的感情在地域上會有差別嗎?我和他共有的記憶在哪,最讓我打從心底認同的和他共有的回憶是在哪發生,那裡便是我所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他在對岸工作,我不會說我愛中國,因為那裡沒有讓我們感情深刻連結之處。他在哪工作都是一樣的,歸屬感若不曾改變,便不會有地域上的差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