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一個小小的迷惑,請各位大大幫我解答(沒有GP>"<)

我有一個這樣的想法,世界的構成皆可以從兩個思考方向去解答:
一種是本體的要素,也就是"質"的問題。另一種則是每樣物體間個體與個體的互動關係,也就是"量"的問題
有了這樣的概念後我的疑問如下:
1.人類的發展過程從部落走向國家是因為人類在思考上的轉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亦或是由於人類數量的增加而變革?為什麼?
2.請問人類在心靈上與思想上(質)是否有達到極限的可能性?那個極限又是甚麼?何以見得?
3.呈上題人類在數量上達到極限的過程中,是否會同時增進人類在心理層面與思考上的進化?亦或是剛好相反?為什麼?

以上。

1 則留言:

  1.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的想法是人類的發展過程應該是因為人類數量的增加(定居與農耕所導致的),而使得人類開始思考要用什麼方式,去解決人數過多所造成的問題。(像是部落社會中所發生的紛爭,已經不能只用過去家族內的協調去解決,因為部落內部成員數量已經過多且複雜化)
     也就是是因為「人數增加」導致「人類在思考方面的轉變」,進而促使「社會的變革與進步」。

     後面兩題我並不是很能理解,所以只就我所能想到的做簡單的回答。

    回覆刪除